近日,中南大学宋叔霖、李泽宇、过佳俣、胡致远等组成的“智耘岁稔”本科生团队,凭借在湖南、山西、山东、贵州等多地两余年的调研与实践,创新将直流微电网与大模型等技术融入智慧农业管理系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科技动力。
2023年7月起,“智耘岁稔”团队便开启了他们的乡村振兴探索之路。团队成员过佳俣在带队参加“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支教过程中,深入了解农业发展实情,敏锐察觉到传统农业存在体力劳动繁杂、水电资源浪费、灾害对生产消耗大等诸多弊端。为了更全面地掌握情况,团队成员随后分别前往山东、山西、贵州等多地的番茄、菌类等种植基地进一步调研,经过不懈努力,直至2024年2月,确定了最终的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确定后,“智耘岁稔”团队开始了从零到一的技术攻坚之路。经过不懈努力,团队成功搭建了智能大棚管理助手小程序,该小程序结合了方言识别功能,以语音交互为主要操作方式,有效降低了用户的操作难度。在技术方面,团队对AI大模型进行了深度微调,成功攻克了图像处理、数据上传及信息传输的自组网等关键技术难题。值得一提的是,团队创新性地利用ResNet架构部署小模型对图像进行初步筛选,并绘制了相应的PCB板,通过边缘计算与云端协同的方式实现了数据上传与图像识别的一体化集成。
实践过程中,“智耘岁稔”团队成员携带技术前往山东沂蒙山、山西郭家寨等地,搭建大棚并部署传感器开展种植实验,同时借助中南大学实验室持续对技术进行攻坚完善。
内蒙古宁城县:设施农业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近年来,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通过推广优良品种与先进技术,不仅让群众端上了“致富碗”,吃上了“产业饭”,更引领他们走上了“小康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宁城县作为内蒙古最早推进设施蔬菜规模发展的旗县,始终将设施蔬菜产业视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香饽饽”。通过加大对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力度,使优良品质、病虫害绿色防控、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大垄高台膜下微灌、秸秆生物反应堆、二氧化碳气肥、工厂化集约育苗、嫁接栽培、立体种植、温湿度调控等10余项适用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应用,极大提高了全县设施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种植效益,产品质量逐年提升,市场竞争力也逐年增强
辛勤的付出终获丰硕成果。2025年2月,“智耘岁稔”团队的集成测试取得优秀反馈成果。
截至目前,“智耘岁稔”团队实践带来的效益显著:大棚增收300余斤,带动就业 1150人,有效提高了农村生产效率,实现了增产增收;“智耘岁稔”团队还签署了17家企业的产学研合作计划书,项目通过可溯源认证;此外,通过余电出售、数据出售、政策补贴等途径反向补贴,累计为农户节省超200万元。
“智耘岁稔”团队用科技的力量为智慧农业发展插上了翅膀,不仅切实解决了传统农业的诸多难题,更在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
作者:胡致远 过佳俣(胡致远 过佳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