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 10月29日上午,记者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获悉,安徽省外贸进出口规模由“十三五”末的5451.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8643.7亿元,连续跨越了三个千亿级台阶。
据悉,今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7262.5亿元,同比增长15.7%;外贸总值在全国的排名由第13位跃升至第9位,稳居中部第一;“十四五”以来,安徽进出口年均增速达到12.2%,领跑长三角地区。
合肥海关关长周荣球介绍,十四五以来,合肥海关累计监管进出口货物近9000万吨,查获涉政、涉枪、涉赌等违禁物品1.1万件,处置不合格商品1.3万批次,有效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强化综合治税,累计征税1068.3亿元。保持反走私高压态势,查办走私犯罪案件106起。
围绕汽车产业、集成电路产业等安徽省重点产业,合肥海关先后出台支持“皖车快跑”、服务安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等定制化措施,推动安徽外贸结构不断转型优化。
天台和合“美学”藏不住了 2025和合文化论坛即将开幕
央视网消息山水神秀,云霞生和意;天台揽胜,泉石奏清音。2025和合文化论坛将于11月1日上午在浙江台州天台开幕。以天台为窗,让世界看见中华文明的包容与共生之美
“十四五”以来,机电产品出口值占全省出口总值比重从“十三五”末的59%上升至超过七成。其中,汽车出口跃居全国第一;同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占全省出口总值比重下降至不足一成,安徽省产业链持续向中高端跃升,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不断提升。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对外开放平台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安徽制造”链接全球市场的重要窗口。“十四五”以来,合肥海关积极协调推动省内各类开放平台申建,助力安徽新增综合保税区1个、保税物流中心(B型)2个。10月20日,蚌埠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正式验收,目前全省共有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各6个,数量均居中部地区第1位。
同期,合肥国际陆港成功争创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芜湖中欧班列顺利开行,芜宣机场货运功能实现临时对外开放,芜湖口岸朱家桥港区扩大开放获批、三山港区扩大开放通过国家验收,运用“平台通道优势”激活“市场优势”,让安徽从“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
记者了解到,面对全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的新形势,合肥海关积极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RCEP等多边贸易协定政策红利充分释放,助力我省出口产品畅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朋友圈”越扩越大,贸易伙伴遍布全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三季度,安徽省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总值达3919.4亿元,占全省贸易总值的54%,较“十三五”末增长8个百分点;对东盟、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安徽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共享发展机遇。(央视网记者 张宣剑 总台记者 王宁 李秀吉 周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