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讯 (记者 张辉) 8月2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5年早稻产量数据。福建省早稻单位面积产量连续7年在全国10个生产早稻的省份中保持第一。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福建省早稻生产实现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三增长”:面积144.45万亩、同比增长1.45万亩、增幅1%,增幅位列全国第一;单产426.5公斤/亩、同比增长4.2公斤、增幅1%,蝉联全国第一;产量61.6万吨、同比增长1.2万吨、增幅2%,增幅位列全国第二。
厦大学子跨五省调研 解码红树林保护“中国方案”
央视网消息近期,一支来自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社会与人类学院本硕博学生组成的“海上森林”社会实践队,奔赴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五省,开展全国红树林保护与修复深度调研,用专业知识与青年智慧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保护路径。一个月来,厦门大学“海上森林”社会实践队走访了20多个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周边村落,采集土样、水样和植被标本,访谈护林员、村干部和养殖户,看到不同地区生态恢复的生动画面,详细记录下红树林保护与修复的最新实践,深入了解生态保护与生计发展平衡中的现实困境和基层智慧,深刻领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伟力。实践队还在相关科研院所和高校领略到一线同行正在研发的红树林保护“黑科技” 通量塔、无人机遥感监测、智能水闸、AI诊断技术、“跑道养殖”、林贝蟹海水生物净化系统……在传统经验与现代科技交织中,探索红树林与人类的自适应机制
今年,福建省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持续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力度。年初,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支持2025年粮油生产十条措施的通知》,对于规模种植早稻并连作晚稻3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省级财政资金按早稻实际播种面积给予每亩最高奖补200元,并推动涉粮市、县出台稳粮政策,稳定农民种粮收入预期,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今年春耕以来,福建省光温水匹配良好,总体有利于早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进入成熟收获期后,各地天气以晴为主,不仅有利于早稻灌浆结实和成熟收割,还有利于品质提升。与此同时,福建省积极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支持粮油规模种植主体购置水稻播种流水线、高速插秧机等先进生产设施设备,点对点培训集成推广种、水、肥、药、机全要素技术模式,通过良种、良法、良机、良田“四良”深度融合,助力早稻单产水平提升。
目前,全省春粮、早稻均已实现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三增长”。作为全年粮食生产“大头”的秋粮生产渐入佳境,各地中稻、晚稻整体长势良好,有望再获丰收。按照福建省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的目标任务,福建省今年将力争实现粮食作物单产比前4年平均单产增加1%或者3公斤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