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日历丨唐代铜镜上的“三人行,必有我师”

文博日历丨唐代铜镜上的“三人行,必有我师”

今天是教师节

让我们一起跟着铜镜

学尊师重道

文博日历丨唐代铜镜上的“三人行,必有我师”

唐代的铜镜会讲故事

《列子·天瑞》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话说有一天

孔子游览泰山

偶遇荣启期一边弹琴一边歌唱

他虽衣着简陋

却怡然自得

文博日历丨唐代铜镜上的“三人行,必有我师”

△荣启期,春秋时期隐士。图片来源: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局部),南京博物院藏

孔子感到好奇

便上前请教

问曰:“先生所以乐,何也?”

荣启期以“人生三大乐事”作答  

对曰:“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而吾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

虽然荣启期的“三乐”

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

但他知足常乐、安贫乐道的精神

被孔子评价为

善乎!能自宽者也。

文博日历丨唐代铜镜上的“三人行,必有我师”

一问一答

这样简单的故事

被唐人在铜镜上留了下来

铜镜的正上方书九个字的铭文

荣启奇问曰答孔夫子

简要概括故事大意

(荣启即荣启,属用字差异。)

文博日历丨唐代铜镜上的“三人行,必有我师”

一株枝叶下垂的杨柳

占据铜镜的下方

使得画面的上下左右

四个部分达到协调

也象征着荣启期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

具象化了

在这枚铜镜上

孔子头戴冠

身着宽袖长袍

右手持杖,左手抬起前指

呈现出请教问题的姿态

文博日历丨唐代铜镜上的“三人行,必有我师”

荣启期戴冠披裘

“笔墨中国 山河壮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在京开幕

9月8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央博”数字文化艺术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人民美术出版社共同策划主办的“笔墨中国山河壮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在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馆开幕。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展览以艺术之名集结丹青之力,用跨越时空的视觉叙事,奏响一曲壮怀激烈的山河壮歌。开幕当天,央视网党委书记、董事长,央视频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过彤,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王远,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名誉院长管峻,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陈孟昕,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讲席教授、博导黄华三,总台书画院特聘名誉副院长、北派山水创作中心主任师恩钊,山东画院名誉院长、民革中央画院院长孔维克参加开幕仪式并致辞

左手执琴,头部微侧

呈现出答言状的老者形象

文博日历丨唐代铜镜上的“三人行,必有我师”

看到这儿你可能会疑问

在这件铜镜上

与其说孔子

不如说荣启期才是主角?

其实,这正体现出孔子的一则教育理念

复习一遍: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无论他人贤能与否

皆可作为自身学习的对象

既要从他人的优点中汲取长处

也要通过反思其缺点

而实现自我完善

“至圣先师”孔子

亲自演绎了什么是

谦虚好学、学无止境的修养 

唐代人的镜子背面

还有哪些花样……

中国铜镜的历史

从现有的考古资料

大约可以追溯至4000年前

发展到了唐代

铜镜的纹饰、形制更加丰富

它不仅是人们日常照容的工具

更是当时社会文化和审美观念的体现

三乐镜便是唐代人物故事镜的一种

画面简单、极具叙事特征

文博日历丨唐代铜镜上的“三人行,必有我师”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三乐镜拓片

此外,花鸟纹铜镜

因其吉祥美好的寓意

也非常受欢迎

比如下面这件Blingbling的

“动态特效”花鸟纹铜镜

文博日历丨唐代铜镜上的“三人行,必有我师”

△点击查看:金银平脱鸾凤花鸟纹铜镜 洛阳博物馆藏

还有以狩猎为题材的铜镜

画面充满动感

紧张、激烈的氛围和宏大场面

跃然“镜上”

文博日历丨唐代铜镜上的“三人行,必有我师”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学思结合”“知行合一”

孔子的诸多教育理念

至今仍被广泛采用,影响深远

(0)
上一篇 2025年9月10日 11:26
下一篇 2025年9月10日 13: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