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做好“千年古镇”等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10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成就。地名是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信息,关系着群众的生产生活,也关系着经济社会发展秩序。民政部副部长李常官介绍了近年来地名工作方面的具体情况。

李常官表示,“十四五”期间,民政部着力打造有力度的地名管理、有广度的地名使用、有深度的地名文化、有温度的地名服务。在这方面,主要强化了“四个抓”。

一是抓规范。修订施行《地名管理条例》及其实施办法,健全由25个部门组成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创新实施地名备案公告制度,目前,民政部网站已经公告新命名地名60多万个,实现了“有地要有名,有名要规范”。

政府搭台 企业引领 牧民参与新疆福海县奶驼产业高质量发展探访

在“政府搭台、企业引领、牧民参与”的模式下,福海县将传统畜牧业升级为科技驱动的现代产业,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振兴之路。立足地域资源禀赋,福海县将地缘、资源优势转化为骆驼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依托南戈壁荒漠草场,按照每峰骆驼配备500亩至800亩草地的标准,累计划定荒漠草场500万亩,为骆驼养殖提供充足的天然牧场

二是抓使用。持续建设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收录各类地名数据共1480万条,调用总量近7亿次。推广智能地名标志设置,方便群众导航定位。

三是抓保护。建立地名保护名录制度,不随意更改老地名,做好“千年古县”“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等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6.8万个地名纳入保护范围。深化地名文化宣传,联合制播《中国地名大会》。

四是抓服务。创新开展“乡村著名行动”,打造“地名+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目前已命名乡村地名71万条,设置地名标志62万块,采集上图乡村地名和农家乐、采摘园等兴趣点993万条,基本覆盖了全国200多万个自然村屯。乡村地区“有地无名”“有名无标”的情况得到有效改善,方便了自驾出游、快递进村、山货进城。(来源:成都商报)

(0)
上一篇 4天前
下一篇 4天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