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邢生祥)记者日前从青海省民政厅获悉,“十四五”期间,青海养老服务实现“从有到优”的跨越式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其中,养老服务方面,青海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60%,新建、改(扩)建村级互助幸福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476个,10299户家庭完成适老化改造,4103张家庭养老床位让“养老不离家”成为现实。
在政策层面,青海省级制发16项政策措施,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制度框架;资源投入方面,累计争取省级财政5.66亿元,支持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投入12.7亿元新建、改扩建县级公办养老机构8个、街道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61个,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
从“从业之地”到“心安之所”
外卖小哥张伟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到整洁明亮的6人间。在北京国贸CBD的璀璨夜景旁、距离中国尊仅咫尺之遥,有一处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筑起的温暖港湾——“怡舍”。北京市朝阳区双井街道党工委扎实推进“暖居工程”,以实际行动破解大城市中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居住难题,探索出可持续、可复制的民生服务路径
医养结合方面,60%的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68.08%;队伍建设方面,年均培训养老护理员2500余人次,院长及护理员的岗前消防安全培训率达100%。
根据“十五五”养老服务规划编制,青海将聚焦失能老人、低收入老人等重点群体,让规划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老年人。为激发社会力量活力,青海培育“银发经济”新动能,坚持城乡统筹发展,通过构建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补齐农村牧区养老短板,缩小城乡服务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