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拿到保底分红,这下发展欧标茶园更有信心了!”10月22日,四川省通江县兴隆镇雪鸿堂茶业有限公司内暖意融融,通江县2025年欧标基地培育保底分红仪式在此如期举行。泥溪镇大柏树村村委会主任杨继才手捧分红资金,脸上难掩丰收的喜悦。当天,永安镇华家坪专业合作社、铁佛镇馨金山茶业、兴隆镇翰林村村集体等20余家经营主体及村集体代表依次登台领取分红,这场热闹的分红场景,正是通江县以茶产业为纽带,助力农户增收、推动乡村产业稳健发展的生动缩影。

欧标茶园领航:茶产业实现“量”到“质”的跨越
作为通江县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抓手,欧标茶园严格遵循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以欧盟标准打造高标准种植基地,从根源上破解传统茶产业的发展瓶颈,推动产业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关键转变。自项目启动以来,通江县始终坚守“以质取胜”的发展理念,积极联合金花藏茶、成都硕恒泰等专业企业,创新构建“政府引领+企业托管+村集体参与+茶农合作”的产业发展模式,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搭建起坚实框架。
截至目前,通江县已成功培育并投产欧标茶园5000余亩,覆盖烟溪镇、兴隆镇、泥溪镇等7个乡镇。2025年以来,这些欧标茶园累计采收夏秋茶鲜叶超50万斤,不仅让以往的富硒茶园资源告别“分散种植”的零散模式,走向“集约增值”的规模化发展道路,更逐步形成“园区带动散户、标准提升品质、溢价促进增收”的良性循环格局,让茶产业真正成为带动农户稳定增收的“黄金产业”。
“欧标基地模式让村民的茶叶收入上涨了50%以上,就连以前没人要的夏秋茶,现在也成了能换钱的‘香饽饽’!”烟溪镇钟凤村纪检委员张新国欣喜地说。据他介绍,下一步村里将逐户开展宣传动员,吸引更多村民加入欧标茶园种植队伍,同时计划对全村剩余的2000余亩传统茶园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将其整体纳入欧标茶园培育范围,让产业发展的红利惠及更多农户。
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兴业银行成都分行争做金融安全“护旗手”
为深化践行金融为民使命,着力提升消费者金融风险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近期,兴业银行成都分行在辖内开展系列“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特色活动,通过创新性、精准化的金融知识普及行动,为助力本省构建安全、可持续的金融消费环境注入兴业动能。成都分行营业部 摆设金融知识驿站强化居民金融安全意识近日,兴业银行成都分行营业部在厅堂外开展“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活动,摆设金融知识驿站,吸引往来市民和周边居民强化金融安全意识,有效识别和远离非法金融活动。活动现场,营业部工作人员向市民群众发放防范非法集资、金融消费者八项基本权益及“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等专题宣传折页,结合典型案例深入浅出讲解金融知识
多方协同发力:帮扶力量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通江县茶产业能取得如今的亮眼成效,离不开多方力量的协同支撑,其中内江帮扶工作队的精准帮扶更是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关键动力。“内江帮扶资金先后投入6100余万元,全链条覆盖茶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从茶苗培育、茶园日常管护,到精制茶加工、茶精华提取技术研发,一步步帮助通江茶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通江县经信局副局长、内江帮扶工作队队员凌黎详细介绍道。
2024年8月,内江帮扶工作队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成功引进金花藏茶、成都硕恒泰两家企业,构建起“加工+种植”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金花藏茶迅速建成茶精华提取生产线,推动茶叶从“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升级,大幅提升产品附加值;成都硕恒泰则通过“企业托管”模式,牵头带动7个乡镇发展欧标茶园,有效解决了传统种植模式下技术不规范、管理松散、销售渠道狭窄等痛点问题。这一举措不仅让通江茶叶的品质和价值得到显著提升,更成为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典型实践案例。
锚定未来发展:扩规模树品牌实现“双赢”
对于通江欧标茶园的后续发展,企业层面早已制定清晰规划。“2026年,我们计划将欧标基地托管规模扩大到1万亩,同时新增一条日加工5万斤鲜叶的生产线,进一步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和加工效率。”雪鸿堂茶业总经理李燕生信心满满地表示。此外,除了扩大产业规模,企业还将重点推进通江特色茶叶品牌建设,让通江高山富硒茶真正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持续实现“企业发展壮大、茶农稳步增收”的双赢目标。
如今,分红资金已精准发放至各经营主体和村集体手中,“富农、兴企、强县”的乡村振兴新模式在通江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这片承载着茶农期盼与希望的茶园,正逐步成为县域帮扶产业的“致富引擎”,为通江县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张凤玲、李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