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1月8日电(胡耀杰 张孝鹏)“非遗里的中国年”暨“文籍里的中希文明”系列对话流动8日在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希腊爱奥尼亚大学和团结国教科文组织珍爱文化遗产教席指导委员会的多名学者在当地逛大集、寻年味,体验“非遗里的中国年”。
1月8日,希腊学者在泊里大集领会现场售卖的商品。 万旭晨 摄
泊里大集有300余年历史,是当地极具乡土气息的农贸大集,于2012年3月入选青岛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该大集的对联年画摆摊处,胶南年画等文创产物吸引学者们驻足,他们领会这些产物的同时还当起“摊主”,体验大集摊贩相近春节时的“赶集生涯”。
“进度条”再更新 金州湾国际机场建设有序推进
“非遗大集是‘活’的,是留存到现代、与时俱进的文化习俗遗产。”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二高级中学与该校学生围坐交流时,希腊学者斯塔夫罗斯·卡齐奥斯教授颇有感伤地说,大集对展现天下文化的多样性具有怪异作用,是人类配合的文化财富。
1月8日,希腊学者在泊里大集上誊写毛笔字。万旭晨 摄
据悉,“非遗里的中国年”暨“文籍里的中希文明”系列对话流动由北京语言大学天下汉学中央团结希腊爱奥尼亚大学举行,旨在助力中国春节文化在全球流传,让古老的非遗在现代社会中跨越国家界别和文化差异,向天下展示中华民族怪异的文化魅力与精神风貌。
北京语言大学天下汉学中央是中国国际文化交流领域主要的桥梁与纽带。本次流动时代,该中央接续举行“文籍里的中希文明”学术对话会暨“春节文化与文明互鉴钻研会”、天津古籍出书社“从古代文籍溯源文化共识”古籍展以及青岛西海岸新区年画展等流动。(完)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