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人民法院江溪人民法庭将“礼让谦和”的精神内核融入基层司法实践,孕育出独具魅力的“伯渎善治”司法品牌。2025年1月,该庭自主研发的“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小程序”惊艳亮相,一场智慧司法赋能基层治理的变革由此启航。
强化多方联动 跑出矛盾纠纷化解“加速度”
“哗啦——”深夜,某小区501室水管突然爆裂,水流倾泻而下。因为泡水,楼下401室的实木地板鼓包变形,墙皮也一块块脱落。由于双方对损失数额分歧较大,居委会多次组织调解未成,遂将纠纷相关情况提交至“伯渎善治”司法服务“小程序”中。
新吴区人民法院江溪人民法庭法官娄丛英看到提交的请求后,立即发起视频连线“云端指导”。社区调解员小张还反映:“301、402室也有不同程度受损,只是401室比较严重。”娄丛英意识到,眼前只是一起纠纷,但背后还有多个受损业主在观望,如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加剧邻里矛盾,不利于社区和谐建设。
娄丛英点开小张上传的现场勘验照片,查看泡水受损情况,了解赔偿诉求,并详细询问了401业主家装修时间、装修花费等,确认双方对受损范围争议不大,但对受损赔偿金额差距较大。
针对双方争议的焦点,娄丛英通过“小程序”开启“背对背调解”,分别与当事人视频沟通:“您看,泡水受损是现实存在的,但要求赔偿呢,也要考虑使用时间、做相应折旧……”经过1小时的“云协商”,双方的赔偿差距逐渐缩小,最终达成了一致调解意见。
401室调解方案达成后,娄丛英当即与小张展开了“复盘”,向小张讲解处理此类财产损失赔偿案件的法律规定、处理思路和调解技巧。娄丛英鼓励小张:“301、402室的赔偿事宜,可以尝试着用同样的方式来处理。”小张现学现用,连夜制定出301、402室的调解方案,第二天就上门开展调解工作。
“本来以为要打一场持久战,没想到在娄法官的远程指导下,仅用半天时间就促成了另外两户的和解!”小张笑着说。
这场由“小程序”串联起的“解纷接力赛”,不仅24小时内化解了3起潜在纠纷,更通过“线上培训﹢实战演练”模式,为社区培育了一支带不走的调解队伍。
新吴区法院江溪法庭充分利用坐落泰伯故里,伯渎河畔的地理优势,以泰伯至德礼让精神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力打造“伯渎善治”司法服务小程序。如今,江溪法庭依托“小程序”与街道综治中心、派出所、警务站、55个村(居)委会、商会实现远程对接,打造“线上联动、线下联调”纠纷综合治理机制,法官线上即可指导综治部门就地化解纠纷,实现远程司法确认。法庭还可通过小程序委托委派调解,请求社区网格员参与送达找人、协助调查、协助调解等工作。
据统计,小程序试运行半年来,已完成线上指导216次,助推调解成功率从68%跃升至93%。
深化数据应用 搭建了解社情民意新平台
“以前矛盾排查像大海捞针,现在登录‘小程序’,哪个社区‘上火’了、哪类纠纷冒头了,一清二楚!”提到“小程序”的司法指数分析可视化平台,梅村街道政法和社会治理办公室主任顾明语气里满是惊喜。这个让基层工作者直呼“给力”的智慧平台,正以数据之力重塑社情民意洞察模式。
“看,这就是咱们的‘数字瞭望塔’!”江溪法庭庭长戴雷轻点屏幕,司法指数分析模块瞬间铺满数据图谱,“法院立案系统与‘小程序’是相连的,立案时录入的当事人住址会把案件‘钉’在对应的社区网格。看!像万裕苑二区这样的‘毛细血管’级数据都能实时抓取。”随着页面跳转,江溪街道、梅村街道下辖的23个社区矛盾纠纷数据矩阵徐徐展开,仿佛一幅动态的基层治理“全息地图”。
河南焦作:探索普法新模式
近年来,河南省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托宪法文化广场、焦作法治文化馆、“法护未来”青少年保护基地、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等一大批法治文化阵地,探索形成“沉浸式体验、互动式普法、联动式共建”三位一体普法模式,促进社会和谐。……模拟法庭上,来自焦作市环南一小二年级的三名学生身穿法袍,坐在审判台上有模有样地提问。“庭审”结束后,家长们你一言我一句,直到整场“公众开放日”活动结束还沉浸其中
在坊前社区数据面板上,跳动的数字勾勒出鲜明的纠纷画像:2025年买卖合同纠纷14件、不动产纠纷3件……结合1.08万人口基数,系统自动生成26.91的万人成讼率。
“就像给社区做CT扫描,连‘亚健康’状态都能捕捉。”戴雷点击鼠标放大页面,结案方式、当事人信息等细节层层穿透,“有了这些数据做支撑,普法宣传该往哪儿发力、调解资源该如何调配,答案一目了然。”
梅村街道泰伯一社区网格员陈铜同样深有感触:“以前调解邻里纠纷全凭经验,现在对应着‘小程序’给出的万人成讼率和纠纷类型分布,有针对性地向专业法官学习法律专业知识和调解技巧,上门开展工作,群众心服口服!”
“平台还可以动态演示过往案件的分布情况。”戴雷滑动时间轴,过去三年的纠纷走势曲线即刻生成,季节性矛盾高发点、新兴风险苗头等跃然屏上:每年梅雨季节房屋漏水纠纷激增、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争议随政策推进浮现……
戴雷说:“这些隐藏在海量数据中的规律,也为我们预测化解矛盾风险提供了方向。”江溪街道春暖第一社区网格员肖余金对此深有体会:“上个月,对照‘小程序’预警的物业纠纷趋势,我们提前组织物业公司与业主召开恳谈会,成功将3起潜在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助力科学决策 推动基层治理新格局
“平台会定期将各街道、社区的万人成诉率、突发矛盾纠纷、多发高发矛盾类型等司法指数自动生成,并形成分析报告反馈给党委政府。”戴雷介绍。
当数据“开口说话”,基层治理正从“经验驱动”迈向“数据赋能”。
作为智慧司法的“中枢大脑”,“伯渎善治”小程序深度整合法院立案、审判、执行全流程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与AI算法,将海量司法案件转化为可视化“治理密码”。
“这些数据不是简单的数字堆砌,而是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导航图’。”戴雷介绍,系统通过关联案件当事人住址、行业属性、矛盾焦点等多维信息,精准定位基层治理的“病灶”。
以春城农贸市场为例。数据显示,近期该市场商户起诉货款的案件有明显上升趋势。江溪法庭迅速行动,联合市场管理方开展“法律门诊进市场”走访调研,在排查发现此类案件存在账期周期长、账目不清楚、主体不明确等共性的基础上,选取市场商户任某起诉张某货款案作为示范裁判,到市场进行巡回审判,并结合案情向商户进行普法,提醒商户培养合同意识、证据意识及对账意识。同时,指导管理方在市场增设了3处普法宣传栏,同类投诉纠纷明显减少。
“过去制定治理方案凭经验,现在打开手机就能看到司法指数报告,治理短板一目了然,靠数据说话,群众的满意度明显提升。”江溪街道中海社区书记钱春苑在试用“伯渎善治”小程序后连连点赞。
依托“小程序”强大的数据监测与智能分析功能,平台能精准捕捉到物业纠纷数据的异常波动。今年3月底,江溪法庭根据平台预警的物业纠纷激增趋势及分析报告,向新吴区住建局发送了定制化司法建议,直指产生矛盾纠纷的四大症结,并提出五项改进举措。住建局采纳后,推动出台《物业服务标准化管理办法》,建立分类分级监管机制,实现了物业纠纷从个案审理到源头治理的跨越。
从被动审理案件到主动参与治理,江溪法庭正以“伯渎善治”小程序为纽带,将司法智慧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庞遵美 王成英)
来源:人民法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