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航天学校坚持“三名”引领,数字赋能,“六元”同向,以系统观念为指导、“金师”淬炼为核心,持续构建中职教师队伍发展模式的理论体系、制度体系、标准体系和实践体系,一体化改革实现教师育人能力与人格培养、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理论素养与人文素质、数字能力与专业能力、发展能力与产业变革的5个融通,推动精神铸魂、能力砺能、数字智变、生态共生的“金师”素养培育,为地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样本。
“三名”引领 系统搭建名师培育体系
学校引入系统观念和资源集成联动思维,建设“一个机构、‘三名’平台、五项机制、六个一批”的运行体系和目标架构,打造名师培育教学研一体化格局。基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进行解析、重构,为教师自主学习、自我检测提供“对账单”。设置“金种子培育+成果分享+金课建设+示范课堂”的“开放性递进式”名师效益生成与传递路径。
在名师、名匠、名校长的“三名”引领下,学校实现了队伍建设全方位进阶、立体化架构与整体化运行。教师能力持续提升,建成了名师领航高水平“双师”队伍,培育了一批教学改革成果。学校获得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3项、一等奖4项,承担省教改项目12项,主持省级及以上课题43项,《一体两翼三循环 多向发力育“双师”》案例入选教育部首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学校现有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1名,湖南省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2名,教育部新时代职业学校名校长1名,省级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名,省市级教育专家2名,省级骨干教师、卓越教师、“楚怡”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技术能手共26名,行业知名技术专家25名,省级优秀专业教学团队、“楚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名师工作室、“楚怡”工坊、名班主任工作室共9个。
数字赋能 一体化搭建教师数智化转型数字技术链
埃舍尔:最像数学家的艺术家
2024年9月至2025年2月,位于荷兰海牙的埃舍尔博物馆公布了埃舍尔两幅从未公开展示过的公共空间设计手稿,让这位以错觉主义图像著称的艺术家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尽管在艺术领域人们或许很难将埃舍尔的作品纳入主流,也难以对其作出精准的派别归类,但他创造了现代艺术中最受欢迎的视觉图像。他的作品多以平面镶嵌、不可能结构、几何悖论、无限循环等为形式特点,实现对分形、对称、双曲几何、多面体、拓扑学等数学概念的视觉化表达
学校优化数字能力建设系统,打造以基础设施为核心的行动引擎。携手湖南强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建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平台,通过构建教师成长画像系统,实现精准赋能与个性化发展,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数字胜任力与创新教学能力。与企业合作共建激励、赋能、推进、提升、评价“五步提级”的“数字技术+教育”的新生态,“六位一体”打造“数字教师”。建设智慧校园,支持教师队伍数字化转型。构建“计划、平台、模块、资源库、评价”在内的数字学习体系,设立5大数字学习模块、3种培训形式和“教学+技术”双能力认证制度。建设航天学校数据中心,形成“基础—拓展—特色”的进阶式资源链,开发3级资源库和资源库模块校内标准。
学校队伍建设模式臻于成熟,金师品牌效应全面彰显。学生全面发展,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参与技能竞赛获国赛奖励50项;学生积极参与黑麋峰、永安镇等5个地区乡村振兴事业,为当地创收近百万元。学校成为湖南省楚怡优质中职学校(A档)建设单位,是全国国防教育特色校、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校、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校、全国数字技术创新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全国数字技术技能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
“六元”同向 优化金师成长生态系统
学校推行3个“联动”,打造“多元合作、多场合一、多维提高”的教育资源应用新生态。通过育人情怀激发、能力标准指引、名师平台孵化、师培项目优化、数字技术加持、社会资源发力等教育实践环节,形成金师培养完整链条。学校“强纵拓横”打造教培联动主体阵营,形成政府、学校、企业、行业、社区、国际“六元”同向的金师培育生态。建立联席会议机制、金师建设顾问团、能工巧匠服务队等多元联动保障体系。政府以项目引导培育名师,企业以基地打造培育双师,行业以标准引入培育名匠,高校以资源供给培育名导,社区以提供服务延伸能力,国际以标准输出提升影响。
学校“双师型”比例跃升至95%,金师淬炼示范效应显著,办学经验在全国推广,500余家省内外兄弟院校来访交流,100余所学校借鉴成果,千余名教师受益。
(作者:陈全宝)(陈全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