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桐坪镇枫冈村,家家户户都安装了水冲厕所;贵州省剑河县山区,采用“庭院消纳”的改厕模式,直接将粪尿分别处理成固态和液态的有机肥,用在村民田地中……
厕所虽小,体现文明,牵动民生。“十四五”期间,中央财政每年稳定安排约70亿元专项资金,并建立绩效激励机制,引导地方政府把“建得成、用得好、管得住”作为硬标准,推动农村厕所革命不断提质增效。
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厕所革命取得积极进展。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6%左右,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用上了干净卫生的厕所。
新华社消息丨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发布《新时代县域经济学》智库报告
记者 潘晔、何慧媛编导 徐宁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以钉钉子精神解决好农村改厕、垃圾围村等问题,加快补齐农村现代生活条件短板,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推进农村改厕能补上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短板,推动农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倡导文明风尚,同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村庄整体卫生水平,给生产生活方式、村庄面貌和村民风貌将带来巨大变化。”南京农业大学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教授仇童伟说。
仇童伟表示,农村改厕要“数量和质量两手抓”,不仅要建好,更得管好,让每家每户都能长期、放心地用上干净厕所。他建议,各地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规划,多听听农民的想法,把改厕和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推动村民适度集中居住结合起来整体推进。
“同时,这项工作也需要实实在在的保障——水电用地要跟上,资金支持要到位,还需要明确的技术标准和专业人才支撑。要压实各级责任,确保每一分投入都见到实效,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他说。(记者韩佳诺)(韩佳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