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对外开放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十四五”期间,我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取得显著成就。一起打开“十四五”对账单,看这五年,高水平对外开放如何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长沙子弹库战国帛书“体检”状况良好 已度过环境适应性观察期
长沙子弹库战国帛书,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首个典籍意义上的帛书。它以丝帛为载体,将文字、图像与早期中国礼仪规制合而为一,既有关于天文历法、时令月令的系统观念,也呈现了早期汉字的字形谱系与书写习惯,是文字学、文献学、思想史、书法史研究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为中国乃至世界早期文明思想脉络与文化形态研究提供重要的文献凭证。子弹库战国帛书文物到达湖南省博物馆后,文保专家对其进行了细致检查,评估其经长途运输后的保存状态、帛书文物本体有无微生物病害、承载帛书的旧有衬垫和封装材料是否完好等情况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这五年,我国经贸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2024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3万亿元,比2020年增加11.63万亿元。 这五年,我国出口“含新量”更足,2024年“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规模比2020年增长2.6倍;进口来源更广,新增准入81个国家(地区)的271种农食产品,大宗商品、先进装备、关键零部件进口多元化。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这五年,我国新增和扩大开放口岸40个,总数达到311个,基本形成了水陆空立体化、东中西全方位口岸开放布局。这五年,我国累计吸收外资已超过7000亿美元预期目标,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全部“清零”。
开放的土地,永不惧风浪。货物贸易规模稳居全球第一,服务贸易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五年来,我国坚定扩大对外开放,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