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壮大农牧业人才队伍赋能乡村振兴

近年来,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高度重视农牧业领域人才培养,通过构建多元化培育体系、搭建实战化成长平台,让善经营的“农创客”、会管理的“新农人”不断涌现。这些本土人才扎根田野牧场,推动传统农牧业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壮大农牧业人才队伍赋能乡村振兴

技术赋能农牧民,田间地头学真招

在技术赋能层面,巴林右旗打造“科技引领+示范基地+田间课堂”的立体化服务体系,让农技知识真正走进农牧民心里。

巴彦塔拉苏木的牧民李振国就是技术培训的直接受益者。“以前种地靠老经验,选种施肥全凭感觉,产量总是不稳定”李振国回忆。如今,农技人员常态化蹲点田间,从种子筛选、精准施肥到病虫害绿色防控,手把手传授实用技术。

在今年谷子种植示范田里,他按照培训的技术要点管理的地块,今年的穗粒饱满,产量明显优于往年。巴林右旗每年举办农业高产技术、改良技术员、动物防疫员等多领域专业技术服务团队及高素质农牧民培训班,遴选农牧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为专业技术人员、农牧民提供观摩学习新技术平台,不断促进人才振兴。截至目前,全旗累计培训农牧民超2.5万人次,培育高素质农牧民162人,112名农技人员开展“点对点”指导,让数千名像李振国这样的农牧民变身“技术能手”。

培育乡土电商人,农产品直销见实效

120余家品牌亮相2025非遗品牌推广周

  原标题:120余家品牌亮相2025非遗品牌推广周

11月23日,重庆酉州苗绣市级传承人陈国桃在2025非遗品牌推广周上刺绣。

  11月23日,2025非遗品牌推广周启动仪式在云南省大理市举行。本次推广周集中展示了来自全国各地富有特色、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120余家非遗品牌。

  新华社记者胡超…

为破解“种得好却卖得难”的难题,巴林右旗聚焦电商人才培育,建成集产品展示、直播孵化、物流配送于一体的现代化电商产业园,并与大连民族大学共建实训基地,采用“理论教学+基地实操+企业轮岗”的三段式培养模式。

主播隋亚丽从一名普通农牧民成长为家乡特产的“代言人”,正是这一模式的成功实践。“刚开始对着镜头都紧张,是产业园提供的免费培训帮我掌握了直播技巧,从产品介绍到互动营销,老师都讲得很细致。”隋亚丽说,如今她的直播间里,风干牛肉、奶食品等家乡特产销往全国各地,单场直播最高销售额达3万余元。

在这样的培育体系下,全旗已成功孵化并输送427名本土电商人才,让草原好物通过互联网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政策铺路破壁垒,打通人才挖掘“最后一公里”

巴林右旗聚焦激发乡土人才和返乡创业青年的创业热情,将鼓励领办企业、兴办合作社作为重要抓手,出台系列针对性政策举措。在资金支持上,提供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政策扶持;在场地保障上,整合闲置厂房、集体建设用地等资源搭建创业孵化平台;在服务优化上,推行“一站式”注册登记、政策咨询等精准服务,全力为创业主体减负赋能。在政策红利与培育服务双轮驱动下,截至目前,全旗由乡土人才和返乡创业青年领办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9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356家,家庭农牧场1001家,形成了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良性循环。

从田间地头的技术传承到电商直播间的流量转化,从返乡青年的创业梦想到期盼增收的农牧民心愿,巴林右旗用精准的人才培育举措,让各类农牧业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让更多“新农人”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绽放光彩。

作者:端木 敖特根格日乐 农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昊(李昊 端木等)

(0)
上一篇 33分钟前
下一篇 2025年10月17日

相关推荐